作者简介:虞文清,浙江义乌人,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(本科),1990年毕业于中央党校理论部党史专业(研究生),法学硕士学位。曾任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、法商学院、外国语学院、社会发展学院、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或党委书记,教授。主要从事中共党史、党的建设和地方文化的研究。出版《保持与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研究》(兰州大学出版社,2004年5月)、《增强党员意识研究》(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)、《增强党的独特优势研究》(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3月)、《湖师旧事》(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)、《湖州军事史》(浙江古藉出版社2019年12月)等专著5部。在《中共中央党校学报》《理论前沿》《浙江社会科学》《深圳大学学报》《同济大学学报》《观察与思考》等杂物等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。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科普先进个人。2014年被聘任为浙江省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,2015被浙江省教育厅聘请为浙江省高校党务干部培训讲师团成员。
40年前的“有”和“无”
虞文清
接到班长电话,今年要举办毕业40周年同学聚会,感慨万千,突然想起40年来的变化。
40年前,有手写书信,忘记了我们班是哪位同学负责取信,也许是计秋枫同学。每天取信时刻到了,我们总是翘首以盼能收到自己的家信,虽然这样的家信并不一定是好消息,也许还有坏消息。但是不管,每个人都渴望收到来信,这是一天的希望所在。而没有自己的家信时,我们就会露出失望的神情,看到收到家信的同学,眼光里闪烁着羡慕表情。
40年前,有资料卡片。我们到图书馆去看书,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做读书卡片,一是便于查找,二是增强记忆。有成就的学者通过做卡片成为一代宗师,最有名的就是历史学家吴晗。我也买了一些卡片,也做了不少卡片。第一次进入南京大学图书馆,看到那么多的图书,我心里在心,天哪,什么时候才可以把这么多书看完!还以为所有的书都要看的。后来才知道,看书也是要选择的。
40年前,吃饭用饭菜票。我们班负责发放饭菜票的是范金民同学。每个同学每月可以从范金民同学那里领到一定数额的饭菜票,助学金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发放,家庭困难的同学相应每月的助学金多一点,最高的也是21块钱。粮票都是一样的,我记得是每月28斤(体育系学生最多)。照理说不够吃,因为一天一斤都不到。但是因为有寒暑假可以回家吃饭,所以粮票还有不少积余。我记得那时我们没有零食吃,最大的享受,就是拿出多余的粮票到校门口安徽老乡那里换花生米吃,那个味道可以说是回味无穷。
40年前,有毕业分配。我记得历史系的熊生宝副书记负责我们的毕业分配,我们班里是徐希元同学协助。听到上一级学生分配得工作都不错(特别是刘金田同学分到了北京中央文献研究室,据说是毛家湾林彪住所),以为自己也能分到一个好单位,好地方。那时学校让我们填写分配志愿,有机关、学校,我毫不犹豫选择了机关,就是不愿去学校。我们班因为南京人比较多,所以留南京工作我想都没有想,全历史系毕业生只有我一个浙江人,所以我选择回浙江,满心希望能到省城杭州上班。后来徐希元同学告诉我是分到了嘉兴地区(湖州),希望变成了失望。从繁华的南京鼓楼来到县城湖州(那时湖州只是嘉兴地区行署所在地的县城),而且能被分到了离县城二十多里多的郊区三天门党校,正好是暑假,人烟稀少,交通不便,而且又是自己最不喜欢的教书之职业,失落之情无以言表。
我们毕业时,没有电脑,查资料全靠到图书馆翻查目录卡片;没有手机,远方的亲朋联系全靠写信;没有高速公路,没有高速铁路。我从义乌到南京,至少要一天时间,火车的运行速度最快是每小时候60公里。有时候到上海转车,有时到杭州转车。从南京回义乌还比较好,因为学校提前预定车票,所以都有座位。而从义乌回南京就惨了,因为义乌是过路站,经常性没有座位,有时站在车厢里要等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,等待别人下车时才能坐到座位。放寒假正好赶上春运,车票买不到也是经常性的事,只好坐加班车,所谓加班车,其实就是棚车,车厢没有坐位,只有坐在地上。
2016年虞文清与范金民同学在浙江金华站巧遇合影